植物肿瘤怎么办(植物会得肿瘤吗)
植物为什么会长肿瘤? 01 有些植物在病菌与害虫的侵人与寄生的情况下,有一些细胞组织得到破坏,细胞没法控制自己的分裂,遭到病虫害侵入的地方便会生出赘瘤。虫害引起的植物“肿瘤”现象同样是较为常见的。 在树干上,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凸起物,这便是植物的“肿瘤”,越是年龄大的树,肿瘤越多,那么这些肿瘤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长肿瘤呢,下面跟着十万个为什么的脚步一起来探索。 植物为什么会长“肿瘤”? 这种“肿瘤”又是怎样生成的呢?有些植物在病菌与害虫的侵人与寄生的情况下,有一些细胞组织得到破坏,细胞没法控制自己的分裂,遭到病虫害侵入的地方便会生出赘瘤。此外,有些植物遇到动物的袭击而受伤;有些植物遇到烈日暴晒后开裂受伤;有些植物经受不起狂风的摇撼从而折断受伤;有些植物在雷电的打击下而燃烧受伤,它们的伤口会裂开,这些全部会产生肿瘤。 虫害引起的植物“肿瘤”现象同样是较为常见的。柑橘如果得了锈壁虱,则会引起果木的枝叶、花苞、果柄以及果蒂和果实生出瘿瘤。 肿瘤对植物有哪些影响? 植物“肿瘤”对子植物的成长通常是有危害的。如果形成了“肿瘤”,必将会影响到植物体健康的代谢活动以及生长发育,干扰了开花结果,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可是有一种根瘤,是因为根瘤菌进入根的皮层后刺激根组织从而形成的,不仅无害,相反还有益。根瘤菌能够向豆科植物供应氮素,从而和宿主共同生长。 如何去除植物肿瘤? 1.冠瘿瘤:切掉,伤口涂抹药剂,噻苯隆,抑霉唑,春雷霉素等调成糊状,辅助加强肥水等管理,增加植株免疫力。 2.根瘤:根瘤,一般对症施治,以防为主,一旦发病就很难治,线虫引起的防线虫,细菌引起的防细菌。 3.叶瘤:叶部出现肿瘤一般以虫为主,少量可以人工摘除,以防止成虫为主,抑制住虫的繁殖,发病自然减轻。 4.其他肿瘤: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咨询农业专家。 植物为什么会得根瘤病怎么预防? 一、根瘤病发病原因: 1907年Smith和Townsend证明了植物的根癌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Braun在1947年提出肿瘤诱导因子假说(Tumor-inducing Principle,TIP),认为细菌细胞的某种成分,如DNA可能是TIP。对致病因子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有指导意义的建议。Kerr发现土壤杆菌的致病因子可以在植物肿瘤内转移到无毒的受体菌中去。Zaenen1974年发现所有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致病菌株都带有150~230Kb的大质粒,并指出这可能是Braun所预言的TIP。随后许多学者的工作都证明土壤杆菌的大质粒是致病所必需的。Watson在1977年的工作也证明大质粒是土壤杆菌致病所必需的。Genetello在1977年发现Ti质粒土壤杆菌的一种接合性质粒。Kerr1977年在平板培养基上转移质粒成功。 Ti质粒虽然是一种转移性质粒,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从一个菌株转移到另一菌株中去,而需要一定种类的冠瘿碱(Opine)启动。章鱼碱(Octopine)诱导章鱼碱型Ti质粒转移,农杆菌素碱(Agrocinopine)A和B(存在于胭脂碱型菌株诱发的肿瘤中)能诱导胭脂碱(Nopaline)型Ti质粒的转移。胭脂碱则能诱导K84的代谢胭脂碱质粒的转移,而代谢胭脂碱质粒的转移能带动产细菌素质粒的转移。Ti质粒上有3个区域与致病过程有关:Vir区,它不进入植物基因组中去,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肿瘤诱导的早期某些过程。T-DNA区,(TransferredDNA)它加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去,携带的基因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冠瘿碱的产生,是最重要的DNA段。第3个区则控制细菌吸收和利用肿瘤组织内产生的冠瘿碱。病菌侵入植物细胞并使之致瘤分为4个步骤:()1)根癌土壤杆菌与寄主植物伤口细胞结合;(2)T-DNA转移进植物细胞;(3)T-DNA整合进植物细胞核DNA。(4)T-DNA上致瘤基因的表达。一旦T-DNA与细胞核染色体整合后,就能稳定维持,随着细胞分裂而不断复制,致瘤基因表达使植物细胞无控制增生为肿瘤,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工程。 二、最有效的根癌病防治方法: 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根癌病病原细菌的寄主范围很广。但最常见的寄主及易感病的植物是果树,如核果类、桨果类、仁果类和坚果类。它是一种世界性植物细菌病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欧洲、南非的葡萄;美国的桃树、葡萄、苹果;澳大利亚的桃、李、杏根癌病都很严重。我国果树根癌病的发生、分布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还没有统计。据报导,葡萄根癌病在北方地区13个省、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在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一些葡萄园病害十分严重。感病品种的发病率为30%~100%;甚至毁园、绝收。樱桃根癌病在山东、大连、河北等地发生严重。桃树根癌病在江苏、浙江、福建及上海郊区普遍发生。在上海市郊10个县,幼树发病率为20%左右,严重的果园植株发病率为90%以上。北京南口农场桃树根癌病发病率为58.2%~100%。1972年,Kerr从土壤杆菌中分离到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K84菌株,成功地对核果类果树根癌病进行生物防治。Kerr和Htay通过把放射土壤杆菌非致病菌株K84接种到敏感植物中,能够对植物冠瘿病有很好的生物防治作用。这种防治作用是由于K84产生了一种细菌素,现在被称为Agrocin84(简称为A84),它能够选择性抑制致病性的放射土壤杆菌而对非致病性的菌株没有影响,A84的这一特性被应用于生物防治。 多肉植物长了“根瘤”怎么办?我们养肉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病害的名称时,很多新手花友都会感到很陌生。但是,有一个词却常常让所有人都觉得熟悉而且温馨,这个词就是“根瘤”。 之所以根瘤会给我们留下不错的印象,是因为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学到过,豆类与根瘤菌会像和睦邻里一样的精诚协作,在豆类植物的根系上形成根瘤。根瘤能够固着空气中的氮元素,让豆类在贫瘠的土壤里茁壮生长。 回到根瘤固氮这个事儿上来,趋同进化理论的意思就是说,很多植物因为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土壤中缺少足够的氮元素,最后就分别意外的进化出与根瘤菌协作的能力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趋同进化的假说一直以来确实是植物固氮的最流行的一个假说了。 关于植物固氮,还有另外一个假说,叫做共同祖先学说。共同祖先学说指出,目前已经发现的所有能够根瘤固氮的植物,全部无一例外的来自于蔷薇目。刚刚论坛里的反方同学举出的木麻黄科,其实也是属于蔷薇这个大的植物分支里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最早的时候,所有的蔷薇分支里的植物,是全部都拥有结瘤固氮的功能的。当时,地表的土壤里是几乎没有氮元素的,所以,结瘤固氮这个功能可以让植物获得稀缺的氮元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土壤中的氮元素开始逐年增加,这包括雨水中的氮元素,各种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留下的氮元素,还包括植物本身死亡后回归土壤留下的氮元素。这时候,土壤里的氮元素就不那么稀缺了。但是,与根瘤菌合作也是需要代价的,养活大量的根瘤菌需要额外消耗非常多的养分。 于是具备结瘤固氮功能的植物反而变得不适应环境发展了,因为它们不得不在不缺少氮元素的环境里额外养活很多根瘤菌,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于是,原来具备结瘤固氮功能的蔷薇分支的植物也就丢弃掉这个功能了。 说了这些还是来看看关于解决多肉长根瘤的解决方法吧 1、我们能够见到的长了根瘤的肉肉(根系粗细不均,疙里疙瘩),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根线虫病的结果。处理办法就是彻底的修掉病根,重新发根。 2、根线虫病的传播主要来自于地栽植物。所以尽量不要直接购买地栽植物。如果购买,请务必仔细检查肉肉的根系。 3、根线虫病是好防不好治的一类土传病害。一般来说,我们家庭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新的颗粒土种植,是不会染上根线虫病的。 4、已经染上根线虫病的土壤应该丢弃或者埋药来阻断根线虫的传播。 |